第四十二章 新工具人-《昼夜潜行》
第(2/3)页
“烫伤还没消么?”王家姑娘赶忙到了厨房打了一瓢水,端到后院,将一石台上的积雪刮入热水中搅成冰水,继而蘸湿了布巾,敷到脸上。
冰凉让头脑变得清醒,王家姑娘摒弃杂念,准备就寝。
……
翌日雪停,银装素裹的大野泽上是鸥鸟成群,孤鹭独飞,边缘还有一行人,正是河口的莫杵榆与一干村民来到冰冻的大野泽边采冰。
不论村民吹嘘自己在冰面上如何从小玩到大,莫杵榆还是要求他们每人必须系上麻绳工作,毕竟这里的冰不如东北厚实,深水区还只是零碎的小浮冰,居然还有候鸟嬉戏。
将冰块和雪填满木箱,用木槌夯实。
成品的冰块运送起来并不困难,因为造了雪橇车。
拉车有驮马,这还是三娃去了一趟山寨后买的,挂在了陆老师名下,养在莫家后院,莫广柱还特地给它搭了个窝棚,啥事也没让它干,就天天上好草料喂着。
莫杵榆岂能让它如此自在下去。
莫广柱问起,他就说陆老师答应的。
三天下来,可算将冰窖填满了。
稻草铺上,检查完底层隔板和排水后,莫杵榆将窖口封了三层。
不出意外,明年天热就有冷饮喝了。
这种冰不能食用,只能将凉白开放进去冷藏。
冬至过后,作坊都休息了,邬启泰也回沂州老家了。
此后从小寒到大寒,仙膳坊基本就没有生意。
大家也不愁,毕竟各自都有事干。
陆老师和小农是为数不多的客人,一日三餐都在这吃。
莫杵榆本来要收钱的,毕竟他是付给陆相心钱的,小农的话,因时不时去孙庄指点,也挣了不少钱。
只是莫广柱和许氏死活不收,莠儿荇菜更别说了!
搞得莫杵榆成了家里最贪财的!
“陆先生今年不回家吗?”莫广柱坐在大堂,哄着怀里的幺妹询问道。
陆老师笑道:“家中父母早已过世,守孝后我便一直云游四方,四海为家。”
莫广柱一叹,继而提议道:“一直漂泊也不是长久之计,陆先生不如就在河口落户,把这里当成家,回头我叫家里婆娘托媒,给你找个媳妇儿。”
陆老师苦笑不语。
莫杵榆道:“陆老师要自己找情投意合的,爹别胡乱牵红线。”
莫广柱不是迂腐之人,觉得榆儿有理,便道:“也是,这乡野媒婆找不到几户能配得上陆先生的好人家,倒是路过的小姐有些身份不凡的,明年我们多给先生留意留意!”
陆老师苦笑更盛!
莫杵榆就没法开脱了。
长辈没事就喜欢唠这个,堵是堵不住的,过个一两年,就轮到他被磨嘴皮了。
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啊。
已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,单一辈子固然好,可在这时代,这地方,单就是异类,是原罪!
严重到影响他的里正地位。
只要你不成婚,别人就认定你不稳重,干不成大事,渐渐的也会疏远你。
对莫广柱和许氏来说,更是件死不瞑目的大事!
“我想这些干什么。”莫杵榆摇摇头。
这事莫广柱和许氏自然会给他安排好,不拒绝就是,管她谁呢。
大寒后就是立春,立春一过年节将近。
今年最后一天的赶集日是格外热闹。
大家都趁这天,张罗好最后的年货。
河口村半数人口在这一天都出动了。
莫家也不例外,早早的莫广柱就和许氏、莠儿、荇菜,还带着小许植和幺妹,乘坐马车去了巨野县的市集。
莫杵榆一个人看店。
岂料这时候,卧底突然出现了,还领着两个人过来。
“快整点吃的。”卧底一来,就坐下道。
莫杵榆二话不说,去厨房拿出一家人吃剩下的三笼小笼包,分给三人。
三人立刻开始狼吞虎咽。
“小心噎着。”莫杵榆将三碗葱姜汤端给他们,随后又进去给他们端出给陆老师和小农准备的肉包子。
卧底最先吃完,把汤喝光后才长处一口气道:“这二位,微胖小子是养殖专业户,自号朱天蓬,另一个帅小伙,记者小林同志。”
莫杵榆就猜到他们是卧底在山寨里,千挑万选的肉身!
果不其然,卧底随后就解释,山寨最近内斗厉害,无暇顾及下面,许多小贼口袋空了,又想过个好年,就趁年末最后一趟集市出来,敲几个路人,接过让卧底忽悠到河口交给三娃,换了灵魂后就带到他这里吃饭。
“小胖先跟小农,林记者跟陆老师。”
小胖不乐意道:“为啥叫小林林记者,叫我小胖啊?你就不能管我叫元帅?”
莫杵榆懒得理他,向卧底打听道:“山寨现在什么情况?”
第(2/3)页